首页> 国研动态> 国研面授课程丨项目管理实战:从WBS到动态平衡!

国研面授课程丨项目管理实战:从WBS到动态平衡!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项目管理已从单纯的交付工具,升级为以目标为核心、协作为驱动的系统化工程。它通过综合平衡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目标,并结合高效协作与动态调整,助力利益相关方需求的精准满足,为组织高效运作提供关键引擎。


11月23日至24日,DBA博士班《项目管理》课程在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举行。本次课程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目管理领域权威王教授主讲,通过周末两天的理论与案例结合教学,为来自各地的学员深度剖析项目管理的前沿方法论与实践路径。


理论结合思辨

课程伊始,王教授通过一个日常案例引发学员对项目管理的思考,并借电影《偷天换日》的片段生动解读项目及项目经理的定义,同时引出项目管理的“四准则”。这一环节迅速调动了课堂气氛。


在案例研讨中,学员结合中山市洽谈会和虎门大桥加固项目,分析项目逻辑,并通过WBS(工作分解结构)与责任分配矩阵实操目标分解与责任划分的优化方法。深度互动不仅帮助学员掌握了项目范围管理的工具,还启发了系统化思维——项目管理不仅是任务清单,更是一种结构化的管理方法。


动态平衡需求

项目管理不仅关注“任务”,更重视“人”的协调。王教授提出,动态分析利益相关方需求是关键,需求管理需分清“必要(must)、需要(want)、锦上添花(nice to have)”的层次,并关注显性与隐性需求的转化及动态变化。


通过讨论,学员们认识到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管理不仅考验项目经理的观察力,还需要系统思维高效沟通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复杂环境中找到需求与目标的平衡点。


风险与进度管理

面对项目管理中的常见矛盾:提前完工得不到奖励,延误却需承担责任。针对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常见矛盾,学员们通过分组讨论,提出应对策略并分享多个案例。王教授进一步提出“L&L”(Lesson&Learned)概念,强调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提供参考的重要性。


在进度优化环节,他引入关键链法,结合接驳缓冲的实际应用,鼓励团队基于不同情境估算工时,从而建立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信任机制。“目标是彼此承诺”的理念,为提升协作效率与完成率提供了新视角。在项目情景模拟中,学员灵活运用所学工具,场景演绎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面授课堂启发思维的魅力。


一场管理者的学习盛宴

课上的多位学员是拥有十年及以上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中,踊跃分享自身的管理经验和实践心得。课后一位学员感慨:“原以为项目管理只是理论课程,没想到它这么有趣、好玩且实用!”


学员普遍反馈,课程内容实际工作高度契合,无论是工程项目还是跨领域协作,方法和工具均能即学即用。课后,学员自发组织联谊活动,从课堂上的思辨探讨转向饭桌旁的轻松交流,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娱乐与沟通交织,既放松了心情,也建立起新的联系。


新认识的人脉资源与观点的交流碰撞,为大家带来了超出课程本身的收获。正如课程所言,项目管理是实现目标的艺术:理解人、平衡资源、动态应对的智慧。


通过两天的学习与互动,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管理的硬核工具,更在互动中获得了信任与协作的软实力——这正是项目管理的真正魅力所在。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