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研动态> 课后回顾丨临床免疫学:从“看不见的敌人”到“可对话的伙伴”

课后回顾丨临床免疫学:从“看不见的敌人”到“可对话的伙伴”

免疫学曾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我们既恐惧于它的“过度反应”(如过敏),又疑惑于它的“失灵”(如肿瘤)。


7.12-7.13日国研控股诚邀李欣教授,通过她的的系统授课,我们逐渐理解:免疫系统并非简单的“杀敌”机器,而是一个精密调控的防御网络,其失衡既是疾病的根源,也是治疗的钥匙。

01教授介绍

 授课老师:李教授


主治医师,讲师

目前承担课题数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

多个专业杂志审稿人

02免疫学全地图

免疫系统其实在做三件事:防外敌(抗感染)、清内奸(抗肿瘤)、稳秩序(免疫耐受)。当它失衡,就出现四大家族的问题。


  • 超敏反应是“过度敏感”:I型像闪电战,几分钟内荨麻疹、哮喘;II型像误杀,抗体把自家红细胞当靶子;III型像伏击,免疫复合物堵血管;IV型像围城,T细胞24小时后慢慢把皮肤“啃”出皮炎。
  • 感染免疫分两道门:胞外菌靠抗体“点名抓捕”,胞内菌靠T细胞“开门清场”。
  • 自身免疫病是“认错人”:桥本甲状腺炎把甲状腺当过街老鼠,SLE把DNA当通缉犯。
  • 免疫缺陷病是“兵源不足”:有遗传的(XLA男孩没有B细胞),也有后天“被偷家”的(HIV专杀CD4)。
  • 肿瘤免疫像“灯下黑”:癌细胞给T细胞戴了PD-1“手铐”,免疫治疗就是“把手铐解开”。


03把知识变成行动

疫苗让我们提前“演习”而不打仗:mRNA疫苗把病毒S蛋白当“演习靶子”,HPV疫苗直接把宫颈癌扼杀在摇篮。移植不再是“拼运气”,而是“拼HLA”——像血型一样精准配对,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给T细胞“踩刹车”。


过敏门诊里,皮肤点刺15分钟找出“元凶”,奥马珠单抗把IgE“静音”。肿瘤科里,CAR-T细胞被“特训”成导弹,只炸CD19的B细胞瘤;PD-1抑制剂让T细胞重新“开口说话”。


04课程小结

免疫学不再是“黑箱”,而是一套可解码、可干预的精密系统。作为未来的临床行业从业者,我们既要读懂免疫的“语言”(如抗体谱、细胞因子风暴),更要学会“对话”(如精准调节免疫平衡)。正如李欣教授所言:“免疫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免疫系统成为我们最可靠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