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四无”青少年、手机成瘾与自伤低龄化等严峻现象,教育亟需回归“育人”本质。7月26日-27日,国研控股邀邢教授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钥,探寻科学育人路径。
01教授介绍
授课老师:邢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02课程基础框架
1. 发展规律
• 皮亚杰四阶段认知发展模型与教学关键期
• 埃里克森八阶段人格发展任务与危机干预节点
2. 个体差异
• 加德纳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
• 气质四类型、学习风格(场依存-场独立、沉思-冲动)
3. 影响因素
•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明尼苏达双生子研究
• 家庭教养:直升机/割草机父母、资源损耗模型
• 学校生态:师生关系、同伴支持、学业压力曲线
03实践工具与运用
- 问题识别
- • 标准化量表:SCARED 焦虑量表、PHQ-9 简化抑郁筛查
- • NSSI 四功能模型:自动-社会、积极-消极强化
- 干预方案
- • 课堂:基于“最近发展区”分层任务设计;过程性描述性表扬替代“你真聪明”
- • 家庭:课题分离三步法、睡眠革命(小学生≥10 h、中学生≥9 h)、积极倾听训练
- • 个案:ADHD 行为契约+药物管理;自闭症 ABA 融合教育;少年班加速-丰富双路径
- 支持系统
- • 家校社医协同:学校心理中心-社区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院绿色转介通道
- • 数字平台:腾讯会议直播课程、心理危机在线预警系统
04结论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个体遗传与环境的独特交互。以“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真实联结”为底线,以“自主、胜任、归属”为核心需求,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的支持网络,才能真正实现“先成人后成才”,培育身心健全、面向未来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