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研动态> 课后回顾丨公司治理:构建企业长青的制度基石

课后回顾丨公司治理:构建企业长青的制度基石

在6月21日-22日,关于《公司治理》的课程中,李寒冰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公司治理的多维度内涵、架构设计以及实际应用要点,使我们对公司治理这一复杂而关键的商业管理领域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01教授介绍

授课老师:李教授


清华大学X-LAB创业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MBA校外导师

北京和君恒成股份公司合伙人/股权研究中心主任

 02基本了解

公司治理被定义为公司的顶层设计,旨在构建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东为核心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涵盖责任机制、权利安排及利益分配的契约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公司治理的理解。

企业经营主体经历了从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演变,其责任承担方式也从无限责任过渡到有限责任。在公司治理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对外需遵规守法,对内要协同平衡,以保障公司经营的长治久安。


03具体内容

公司治理架构规划

公司治理架构规划包括公司架构、股权架构和治理架构。底层股权规划关注大股东个人资产规划、资源导入、股东背书、控制权、经营风险和退出机制等问题;顶层股权规划涉及自然人、大股东、战略投资人、联合创始人、财务投资人、外部小股东、有限合伙企业等主体的激励目标、控制权、财税筹划和退出机制问题。在设立单一公司或搭建多业务多层公司架构时,需遵循黄金圈法则,明确设立目标、选择经营主体并确定设立要项。好的公司架构应当下好用、未来好调,能多赚钱、多省钱、不赔钱,且需合战略、懂规则、明成本。在设立过程中,要避免错误做法,如不该装的装了或该装的不装,导致同业竞争等问题。


股权架构设计

股权架构设计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好的股权架构应实现责权利统一,使个人有担当、组织自免疫、文化感召强。设计股权架构时,需解决公司与股东的统一、当前与未来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三个难题。具体操作包括“一算”“二换”“三平衡”。“一算”要求算清公司价值和资源价值,确定股权比例;“二换”涉及找对合伙人,明确双方的资源、需求和身份,选择合适的股权工具进行交换;“三平衡”要实现各主体平衡、动态平衡,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在股权分配中,要避免均分、一股独大、关键少数等不适合的股权结构,根据业务特点和贡献衡量股权多少。同时,要把握提升控制权的时机,通过特殊协议保持控制权,并考虑动态股权设计,以适应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股权稀释和股东进退变化。


公司治理规划

公司治理规划旨在实现持续赚钱、分钱的目标。单体公司治理需解决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营层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建立治理机构,明确利益人定位,制定合理的议事规则和职权分配。多层公司的集团管控则要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责权关系,根据业务与资源的战略价值、收入和利润贡献规模、市场发展空间与增长率、发展阶段与成熟度、投入成本与经营风险、业务板块管理部门所处地域、业务板块负责人能力与意愿、总部的能力资源等因素,确定财务管控、战略管控或运营管控的管控类型。实施管控时,可通过股东身份获取董、监事席位,利用 1 表(责权分配表)、1 帐(财务账)、1 系统(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并培育适应公司治理的文化氛围。


公司治理的境界与决策

公司治理有五个境界:好自我、好适应、好激励、好匹配、好方案。设计者需保持中正,适应环境变化,激发人性动机,匹配战略与管理状态,制定精细且有进有退的条款。在面临公司治理决策时,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如处于家族公司、简单合伙、复杂合伙还是公众公司等不同阶段,根据股东数量、股权比例、员工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和规范程度。


04课程小结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事务,更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多方利益平衡以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性布局。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应将公司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始终,不断优化治理架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