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研动态> 课后回顾丨创业管理:把冲动炼成系统,把灵光写成说明书

课后回顾丨创业管理:把冲动炼成系统,把灵光写成说明书

在7月12–13日两整天的腾讯会议直播里,陶锋教授用20多个失败和重生的案例,把“创业”从微博热搜上的暴富神话,还原成一部“可拆解、可练习、可复盘”的手艺活。


最大的冲击是:原来创业不是“赌风口”,而是“修内功”;不是“找投资”,而是“找冲突”;不是“改变世界”,而是“先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值得信赖的系统”。


01教授介绍

 授课老师:陶教授

清华x-lab首席培育教练

行动学习实验室创办人

为超过300多个创业项目进行

一对一的深度咨询和辅导

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创业教育导师

 02创业的三层楼

  • 底层:创业观
  • 区分“生意”(赚今天的钱)与“创业”(赚未来的社会价值)。生存型靠精明,创新型靠格局;前者研究对手,后者研究用户冲突。
  • 中层:创新观
  • 把创新拆成三层:
  • 应用创新(海底捞把服务做成演出);
  • 科技创新(超滑材料把摩擦系数降到0.001);
  • 商业模式创新(蜜雪冰城用供应链规模把奶茶打到6元)。
  • 微创新靠优化,跨越式创新靠“十倍以上改进”。
  • 顶层:能力观
  • 先练专业能力(输出作品),再练商业能力(输出产品)。作品解决“我会”,产品解决“用户要”。


03把课程变成“实战沙漏”


  • 需求验证:设计冲刺5天法
  • 用便利贴和计时器,把“校园外卖”问题拆成:用户是谁→最大痛点→原型→用户打分→迭代。第一次意识到,创业不是写PPT,而是48小时内让用户投票。
  • 获客实验:街头传单对比
  • 卡通人发单成功率是普通人的2倍——原来降低“心理门槛”比降价更有效。这堂课没有Excel,只有A/B测试的现场数据。
  • 定价游戏:3D打印机案例
  • 把一次性收入、耗材续费、维护费按50%资金成本率折现,算出客户终身价值53,398元,才知道“卖机器不挣钱,卖耗材才是真生意”。

 04把自己当做“最小可行产品”

修炼顺序:先基本功,后大赛道

像学游泳先练换气,创业先练“低成本试错”:用作品换反馈,用反馈换迭代,而不是一上来All in。

成长飞轮:阅读-实践-社交-复盘

每周一篇行业小复盘,每月一次用户访谈,每季度一次“止损点”检查。创业不是激情燃烧,而是习惯燃烧。

长期视角:十年磨一剑

陶老师最后放了一张“双创人才螺旋上升模型”:准备→起步→上升,每圈都要“目光长远、心态务实、方法科学”。那一刻明白:真正的创业,是把“不确定”变成日常训练,把“长期主义”变成肌肉记忆。